我们将区分无穷大(infitity)、无穷多(infinite many)、潜无穷(potential infinity)三个概念。

   潜无穷是一种无限增大的趋势,而非一个真正的数。在极限,以及实分析中出现的 +∞ 和 -∞ 便是此种。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无穷概念,许多人所认识的“无穷大”,事实上就是这种潜无穷。 就像无限接近于 0 从未真正达到 0,无限增大也并不能真正达到一个叫无穷大的数,因此称为潜无穷。 而今天我们想讨论的,则是与之相对的实无穷(actual infinity)。与潜无穷不同,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数。 实无穷中,其实又可分为无穷大和无穷多,它们在不同的体系下被定义,一个属于有理数,另一个则属于自然数。 数学家们都意识到它们的区别,却很少在命名上进行区分。笔者认为使用不同的名称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。

女娲补天之数——∞

   若女娲研究数学,她一定是那个给复数天空补上 ∞ 的人。 人类对数的认识从自然数,有理数到实数,再到复数。 在对复数的研究中,发现复数平面是不完整的,上面有一个漏洞。 需要补上一个数才能完整,这个数即 ∞。

   事实上,这个数的引入,完全不必等到那么迟。它就是个由 1 和 0 构成的分数: =10\infty=\frac{1}{0}。 早在有理数的时代,我们就可以引入并研究 ∞。 然而在数学上,这种颠覆常识性的进步总是困难的。 数学是这样的一个学科:我们预设一些定义和公理,再用无懈可击的逻辑, 从这些公理中推导出各种结论,从而构建一个完美无瑕体系。 为了逻辑上的完美无瑕,或者为了符合固有的惯性思维, 人们会选择避开那些看起来不合理的事物。 例如柯西用有限代替无限,使微积分逻辑完美; 如 ZFC 为了躲避罗素悖论,缩进了龟壳里,限定只研究那些“正则”的集合, 把那些包含自身的集合排除在外; 欧几里得凭着常识预设了第五公设,将几何学钉死在平面上; 人们为了避免得到有悖常识的古怪,禁止 0 作为除数…… 然而,常识不应成为数学的枷锁。 与物理等自然科学不同,数学不要求其结论与现实世界相符。 数学完全可以研究那些现实中根本不存在(至少从未找到过)的事物, 比如高维空间、分数维空间,甚至复空间。 事实上,一个很普遍的情况是: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进步,那些“没用”的, 甚至“不可理喻”的数学,被发现是世界所遵循的真理。 例如爱因斯坦揭示了我们的宇宙满足弯曲的黎曼几何,而非“天经地义”的欧几里得几何。 曾被认为不存在的虚数,被用于各个领域,尤其是量子力学, 表明我们的宇宙天然就是复数的。卡西米尔效应遵循那“不可理喻”的 1+2+3...=112 1+2+3...=-\frac{1}{12} 。 题外话至此,希望能说服那些坚持 0 不可作除数,或 ∞ 不是一个数的读者。 只要定义明确,逻辑合理,∞ 就可以是一个数,这就是数学。

   我们解除 0 不作除数的限制。因为任何我们已有的数乘以 0 都得 0, 所以 0 除以 0 应得到所有的这些数。一个运算有多个结果,这是一个多值运算。 这并非什么新鲜玩意,我们已经接触过多值运算: 2122^\frac{1}{2} 。它有2\sqrt{2}2-\sqrt{2}两个值。 由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,反三角函数也有多个结果。为了研究方便,我们通常将多值运算或函数单值化。 只取其中一个运算结果。这就需要在众多结果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果。 对于开方运算,反三角函数等,很容易作出选择。但对于 00\frac{0}{0} 选择。在一些情况下,有个唯一恰当的选择,比如: sin(x)xx=0\frac{\sin(x)}{x}|_{x=0} 此时 1 就是最好的选择,可使函数在 0 点解析。 另外的一些时候,我们是无法将其单值化的。

   还是因为任何已知的数乘以 0 都得 0,所以不为 0 的数除以 0 就不等于任何这些数。 我们定义一个新的数: =10\infty=\frac{1}{0}。 可以证明以下结论: 0=10=\frac{1}{\infty} +z=  ,zC  ,  z̸=\infty+z=\infty \;,\quad z \in \Complex \;,\; z \not= \infty ×z=  ,zC  ,  z̸=0\infty \times z=\infty\;,\quad z \in \Complex \;,\; z \not= 0

   这个新数像 0 一样具有“坍塌性”。0 和任何有限的数相乘,都会坍塌回 0 本身。 而 ∞ 则比 0 有更强的坍塌性,∞ 对乘法和加法都坍塌。这使得我们此次扩充,只需增加一个数, 而不似 i=1i=\sqrt{-1} 那次那样带来无数个新数。

   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是,这个新数 ∞ 应该在实数轴或复平面上的什么位置? 我们考察1x\frac{1}{x}在 0 点附近的情况。 当 x 从左向右接近 0,函数值将无限增大,看来 ∞ 应该在实数轴正方向无穷远处。 可当从右向左接近 0 时,函数值却又无限减小,看来 ∞ 又应该在实数轴负方向无穷远处。 不仅是实数轴,从复平面上的其它方向接近 0,我们会发现 ∞ 应该在任何方向的无穷远处。 从另一个角度看,乘以不为 0 的任何数都得到自身,从这点看,∞ 应像 0 一样,稳坐正中, 不偏向任何方向。唯一的肯能便是,复平面的任何一个方向在无穷远处都交汇于一点,即 ∞ 点。 这样的结构,正是一个超级大球。事实上,我们可以将复平面投影到球上:让球的南极点与 0 点重合, 从北极点发出射线将球上的点投影到复平面,建立一一对应关系。 于是南极点是 0 赤道是复平面单位圆,北极点正是 ∞ 点。这正是复球面。 ∞ 点就像女娲的补天之石,补上了球面顶上的缺口。 补天之后,实数轴也变为了一个超级大圆,两端在 ∞ 点相互对接。

   ∞ 便是真正的无穷大(infinity),无论再加上多少有限值,都等于自身,不能再增大。 作为 0 的倒数,它的相反数为自身,乘以任何非 0 数等于自身。与无穷趋势 +∞ 与 -∞ 不同, ∞ 是真正的数。+∞ 与 -∞ 则只是两个趋近于 ∞ 的方向。 同样,我们也可以用 +0 和 -0 表示两个趋近于 0 的方向。

无穷多

   ∞ 在定义上是一个分数,而非自然数。不能用于表示个数上的无穷。 为表示个数上的无穷,我们需要定义自然数的无穷,我们称之为无穷多(infinite many)。 并且,我们希望弄清楚无穷多和无穷大是否等价。

   我们知道的无穷多有,整数的个数,偶数的个数,有理数的个数,实数的个数, 复数的个数,去罗马的路的数量等。这些事物能否比较多少?哪样比较多呢? 为此,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比较事物多少的方式,能用于无穷多个事物的比较方式。

   让我们回到不会数数的原始部落,酋长不幸虎口遇难。留下二子,他们将通过打猎竞赛来决定谁来继承酋长之位。 他们自日出之时外出捕猎野兔,日落之时回到祭坛,谁补的野兔更多,即当选酋长。若一样多,则第二日加赛。 由于部落的人不会数数,他们无法像现代人一样,数出野兔的个数再比较。 他们只能用一一对应的方式:双方各取一只野兔,摆在祭坛上,然后重复此过程,直到有人的野兔用完。 最后谁的野兔还有剩余,则胜出。若二人的野兔同时用完,则为平局。 这种方式非常好,我们甚至不需要具体定义数,便可比较两批事物个数的大小。 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来定义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。用数学语言,便是:

即:两个集合之间若能建立一一到上的映射,则它们的基数相等; 否则,若从 A 到 B 能建立到上映射,则 A 的基数大于 B 的; 否则,B 的基数大于 A 的。

现在,我们尝试比较各种无穷多的大小。 先是整数和偶数,我们可以很容易构建这样的对应关系:一个整数,对应它二倍的偶数。如图所示:

-2 -1 0 1 2 3
-4 -2 0 2 4 6

根据大小关系的定义,整数的数量等于偶数的数量。 这是违反直觉的,在我们的常识中,整体应当大于部分。 我们审视这个常识。它其实是上面公理在有限数量条件下的推论。 在我们将研究范围扩大的时候,有可能不再成立。 就像三角形内角和为 π,是欧几里得几何的推论,到了黎曼几何中不再成立。 在无穷多的比较中,部分小于等于整体。这就是为什么希尔伯特的旅馆即便住满了,仍能接待新的旅客。 同样的方法,我们可以得出,例如自然数、奇数等整数的各种无穷子集,数量都相同。 例如整数与自然数的一一对应可为:

0 1 2 3 4 5
0 -1 1 -2 2 -3

我们记这个整数为 0\aleph_0

   我们再看有理数的数量。有理数即分数,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。我们将其如下排列,并与自然数一一对应:

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
0/1 1/1 -1/1 1/2 2/1 -1/2 -2/1 1/3 3/1 -1/3 -3/1 1/4 2/3 3/2 4/1

这里的排列方法是规律是分子和分母的和为 0、1、-1、2、-2……再剔除可约分的分数。当然,可行的排列方案还有很多。 可见有理数的数量是与整数相同的,也为 0\aleph_0。 我们也能总结出这样的规律:只要能一个一个列出来的事物,数量都是 0\aleph_0。 这样的性质,我们称之为可列性。

   那么实数的数量是否也一样呢?换句话说,实数是否可列?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列表,列出所有的实数。我们先将列中的数写为某进制下的小数。 现在我们构造一个新的实数,小数点后第一位不同于列表中的第一个实数, 小数点后第二位不同于列表中的第二个实数,第三位不同于第三个实数,依此类推。这个新的实数显然不在这个列表之中。 与假设矛盾。因此无法构造这样一个列表。实数是不可列的。由于可以建立实数到整数的到上映射,例如取整映射, 因此实数数量大于 0\aleph_0。 我们记实数的数量数为 1\aleph_1

   复数的数量又如何?我们知道它一定不会小于实数的数量,疑问在于是大于还是等于。 我们将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写为某进制下的小数,再将两个小数的按照位数相互穿插,得到一个新的小数。 例如 210.12 + i333.33,构造出新数 323130.3132。如此构成映射。 每一个复数都能得到唯一的实数;而反过来,每个实数,也能拆开,得到一个复数,构成一一到上的映射。 因此,复数与实数一样多。 我们还又知道实数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,复数则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。 这就导致平面上的所有点与直线上所有点一一对应,都为 1\aleph_1。 同样的方式,任何有限维空间的点的数量也是 1\aleph_1

是否存在一个自然数介于 0\aleph_01\aleph_1 之间呢? 数学家猜测不存在这样的数,但尚未证明之。人们称此命题为连续统假设。与黎曼假设一样,这是数学上又一个重要的猜想。 如今数学家已经证明,在 ZFC 框架下,我们不能证明,也不能证伪连续统假设。因此,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跳出 ZFC 的龟壳。 目前,除非以连续统假设作为研究对象,我们一般选择相信连续统假设, 认为 0\aleph_01\aleph_1 之间不存在自然数。

   我们考虑抛硬币游戏。倘若我们抛一个硬币,则得到的结果有两种可能; 同时抛两枚硬币,则会有 22=42^2=4 种可能的结果; n 个硬币,便有 2n2^n 种可能; 0\aleph_0 个硬币,便有 202^{\aleph_0} 种可能。 这个 202^{\aleph_0} 是什么呢? 让我么设想一个二进制小数,有无穷多位,准确地说是 0\aleph_0 位。 每一个数位,可对应一枚硬币,那么每一种丢硬币的可能结果,便对应上了一个小数,或者说,一个实数。 这就证明: 1=20\aleph_1=2^{\aleph_0}。 而 2 进制并非唯一的进制,所以这个 2 我们也能换成其它整数,甚至是 0\aleph_0。 我们能扩展这个等式为: 1=n0=00\aleph_1=n^{\aleph_0}=\aleph_0^{\aleph_0}

根据这个规律,我们可以构建更大的无穷多: 2=21\aleph_2=2^{\aleph_1}n+1=2n\aleph_{n+1}=2^{\aleph_n}, 甚至 0\aleph_{\aleph_0}1\aleph_{\aleph_1}……

   通过和丢硬币类似的方法,我们可以得到, 函数的数量为 2\aleph_2; 泛函的数量为 3\aleph_3…… 由于函数对应曲线,去罗马的道路便也有 2\aleph_2 条。

   无穷多与无穷大是不等价的。无穷大只有一个,而无穷多有 0\aleph_0 个。 无穷大是有理数、实数和复数,能进行复数的任何运算,而无穷多是自然数,只能进行自然数的运算, 包括加法、乘法、幂运算、减法(禁止小减大)、整除法(结果不是数,而是整商和余数组成的数对)等。 无穷多是所有有限数的公倍数,是和数。

总结

   有潜无穷和实无穷,潜无穷是无穷增大的趋势,并非真正的无穷。 实无穷又有无穷大和无穷多两种,分别以分数和自然数的方式定义,二者不等价。 无穷大是 0 的倒数,完善实数轴和复数平面。无穷多作为自然数,其定义离不开集合的概念。 有不同层级的无穷多。我们一般认为两个相邻级别的无穷多之间,不存在其它自然数,但尚不能证明。 是为连续统假设。无穷大和无穷多不等价,研究连续理论时,关心无穷大。而研究离散理论时,关心无穷多。